1、按战场使用可分为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装备。其中的电子干扰装备又可以分为有源电子干扰和无源电子干扰、压制性电子干扰和欺骗性电子干扰,以及无线电通信干扰、无线电导航干扰、雷达干扰、无线电遥控、遥测干扰、红外干扰、激光干扰等装备。
2、新一代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将使武器装备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大功率强激光干扰机的发展,即成为激光武器。小功率激光干扰系统可以干扰光电设备。大功率微波发射装备的发展,即成为微波波束武器,不仅可以干扰破坏电子设备,而且可以作为武器摧毁或破坏目标。
3、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制或已经装备部队、用于实战的电子战武器主要有:(1)电子侦察设备。包括通信侦察系统、雷达侦察系统、雷达信号探测器等,主要用于截获敌方的电磁信号并进行分析、识别、定位和记录。(2)电子干扰设备。包括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两种。目前型号较多,仅美国生产和装备部队的就达280多种。
4、SPG-62火控雷达等。电子战装备:SLQ-32V(3),用于电子干扰和电子欺骗。另有8座MK-36(2)型6管干扰弹发射装置,发射红外和箔条弹,射程4千米。对付鱼雷,则有SLQ-25“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声呐:SQQ-89(V)3系统,包括SQS-53B/主动式舰壳声呐和SQR-19被动式拖曳声呐。
1、它主要有三种方法: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所打击的目标不是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敌方的通信、雷达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电子设备。其目的是使敌方的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兵器失控,指挥瘫痪。
2、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的实质就是敌我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即制电磁权)所展开的斗争。作战样式: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对抗侦察就是搜集、分析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以及类型、用途等情报的侦察。
3、电子对抗主要包括电子对抗侦察、电子扰乱和电子防御三个基本内容。电子对抗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
4、电子对抗技术主要是指以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和电子打击武器系统降低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反辐射摧毁与反摧毁。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
1、地面通信对抗装备:讲解如何干扰和保护通信系统,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地面光电对抗装备:针对光学和红外设备的干扰策略,展示了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引信对抗装备:针对敌方武器引信的防御手段,确保战场生存能力。计算机网络对抗装备:揭示了在数字战场中如何保护网络,抵御网络攻击。
2、该书于2009年1月1日首次发行,是该系列的第1版,共有308页。采用平装形式,开本为16开本,设计简洁实用,便于阅读和收藏。本书专注于深入探讨和介绍电子对抗装备,内容详实,适合军事爱好者、专业人士以及对空军装备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3、电子对抗的主要手段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反辐射摧毁与反摧毁。内容涵盖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三个层面,其本质是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即制电磁权,这关乎战争中的电磁优势。制电磁权是战争中的关键,拥有它意味着自由使用电磁频谱,不受威胁,而失去则会限制行动。
未来美国电子战装备发展总趋势是装备种类减少、增加通用装备,各军兵种和不同平台将尽量使用标准化装备,并大量采用商业现成技术和设备,以便能节省研制投资、缩短研制闻期、减轻后勤支援压力。21世纪初,EA-6B将是美国的主要战术支援电子战飞机。
电子战装备的种类不断增多,软、硬杀伤能力不断增强,并形成集多种侦察、干扰和火力杀伤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电子战系统。鉴于电子战装备的专有性强,属于高级军事秘密,只能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来发展,因而也代表了国家的高技术水平。
目前,电子战技术和电子战装备已由原来的单纯的干扰和压制等软杀伤作战方式,逐步发展成为“侦察与干扰、干扰与破坏”相结合的电子战手段。电子战战术也出现了“软杀伤”和“硬摧毁”相结合的作战样式。
电子技术,未来战争的常规武器很多时候,对于中等程度杀伤力的进攻性武器来说,精确度每提升10%,其杀伤力就可以提升20%-25%,如果精确度从100米提升到20米,导弹的实际杀伤力至少可以提升10倍。